有你在的話,這個世界很平凡也無所謂 ── 《涼宮春日的憂鬱》
乍看之下,《涼宮春日的憂鬱》是部否定日常的動畫。涼宮春日對千篇一律的生活感到煩悶,開場就說了「我對普通的人類沒有興趣」,期望世界裡能有些像是宇宙人、未來人、超能力者之類的有趣事物。不過,卻也正是這部《涼宮春日的憂鬱》,讓京阿尼開始探索「日常」。
涼宮為了擺脫枯燥的日常,創造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,但這些事件其實都是在反襯被「非常」打斷的「日常」。就如同故事裡雖然出現了各種怪人,一切的關鍵都在徹底普通的阿虛身上。
阿虛在意的往往不是光怪陸離的各種事件,而是身處一切核心的涼宮。對他來說,涼宮不是神,不是甚麼自律進化的可能性,就只是坐在他後面,偶爾綁著馬尾的涼宮春日。在動畫的最後一集,阿虛親了涼宮,讓她願意回到原本的世界。這讓整個故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意義,也洩露了涼宮真正的心情:
「有你在的話,這個世界很平凡也無所謂。」
把少男少女的心情投射到世界的興亡的手法,從古早的《EVA》到最近的《天氣之子》都有,勉強可稱作世界系。我不太欣賞這種動畫,因為我覺得能在平凡中描寫非凡的,才真正能體現創作者的功力,畢竟在我們心中的驚滔駭浪,往往只是世界的一點漣漪。像《罪惡王冠》把自己看的過度嚴肅的作品,就更顯出這類設定的滑稽。
《涼宮》雖然也是如此,卻因角色們自身也覺察到了「涼宮的心情影響世界」的設定,而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第四道牆,搭配著阿虛的第一人稱視角吐槽,簡直就是編劇自己在嘲笑世界系的荒謬。而當故事對於自身的荒謬有了自覺,就也不再荒謬,而稱得上一種後設的調侃了。
《涼宮》的後設之處,想來真的很多,例如首播時不照故事發生的順序播出、第一集用劣質製作玩動畫製作本身,《Someday in the rain》玩現實的非戲劇性、《孤島症候群》玩推理故事的定番,朝比奈學姊整天換衣服,其實也是在反諷動畫讓女角穿上各種衣服,在劇情上往往說不過去,而只是為了滿足螢幕前我等肥宅的慾望。
這種種炫技,都展現了京阿尼對動畫媒材的掌握。但有趣的是京阿尼,尤其是《涼宮》導演石原立也的後續作品,題材反而愈發樸素。2007年的《CLANNAD》、2011年的《日常》、2015的《上低音號》,都沒有再出現超自然設定,也沒有玩後設花招。這些作品越來越接近普通的「青春」,傳達的心境也越來越豐富真實。
京阿尼的成熟,在於他們不因敘事技巧的精湛沾沾自喜,也不刻意嵌入古老的象徵給粉絲吹捧,而專注於用那畫過千山萬水的筆,勾勒最為單純樸素,卻也最難捕捉的日常。這群人明明能寫澎湃的設定、明明會玩花俏的後設,卻選擇回到現實,探索讓人願意留在這個平凡世界的事物。